close

nEO_IMG_KIN_5002.DNG.jpg nEO_IMG_KIN_4844.jpg

本次是假日基礎班最後一次外拍,這段與基礎班學員相處的時間,感到很輕鬆愉快,

大夥們也培養出了一點感情,雖說課程到此結束,但是攝影的路上,有了同好們的互相扶持,相信將來會走的更平順,哈....岔題了

今天雖說是陰雨天,但是在熱鬧的台北市中,還保有60-80年代的感覺的就屬艋舺(萬華)啦!

雖說我還沒看過"艋舺"電影,但小時後在歷史課本上還是說少有讀到關於萬華的歷史,今天就跟我一起來逛逛萬華吧!


萬華龍山寺-艋舺龍山寺簡介

古艋舺地圖
艋舺,又稱文甲,今名萬華,為台北市發源地,其最古老市街在紗帽廚番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之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清雍正初年(1723),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地搭建茅屋數棟,販賣蕃薯為生而漸成小村落,稱為蕃薯市,由於當時平埔族人係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農產品與漢人交易平埔族人稱獨木舟為艋舺,此為艋舺地名之由來。
  早年漢人前來台北部墾植,乃一蠻煙瘴癘之地,俗諺「三在六亡一回頭,環境十分險惡,為求神祐,多攜帶家鄉廟宇香火,以為庇護,時日一久,為求心靈更安 定,清乾隆三年(1738),三邑人士乃合資興建龍山寺,並恭請家鄉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鄉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此奉祀,是以龍山寺不僅為居民之信仰中心, 更與其生活有密不可分關係,舉凡居民議事、訴訟、和解等均祈求神靈公斷,莫不信服,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發生,法軍侵佔基隆獅球嶺,居民組織成義軍,即以龍山寺印,行文官署,協助擊退法軍,獲光緒帝賜「慈暉遠蔭」匾額乙面,其威信為官方所認可,實已非僅止於宗教信上崇拜之意義。
屋頂剪黏
初創之龍山寺,規模雄偉,雕塑精緻,冠於全台,歷經嘉慶二十年(1815) 大地震重修,同治六年(1867) 暴風雨侵襲再行修築,民國八年(1919) 棟樑遭白蟻嚴重侵蝕,當時住持福智大師率先捐出一生積蓄七千餘元,集資修復,奠定今日龍山寺之規模,民國三十四年(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中殿全毀,惟觀世音菩薩仍端坐蓮台,寶相莊嚴,當時空襲,附近大多數居民均避難於觀世音菩薩蓮台座下,因為他們相信在菩薩的庇護下絕 對安全,果然這次中殿遭受嚴重之摧毀,當日竟無一居民避難於觀世音菩薩蓮台座下,而倖免於難,居民相信是觀世音菩薩的庇護而奔相走告,亦讓信徒更加對觀世音菩薩之崇敬。
  龍山寺總面積一千八百餘坪,坐北朝南,面呈日字形,為中國古典之三進四合院傳統宮殿式建築,計由前殿、正殿、後殿及左右護龍構成,前殿為十一開間,分 為三川殿、龍門廳、虎門廳,屋頂採歇山單簷式,各自獨立,三川殿內有銅鑄蟠龍簷柱一對,為全台灣僅見,正面牆堵由花崗石與青斗石混合鑿組構而成,圖像生動 型柔美,故事多出自三國演義和封神榜,並加以中國吉祥圖案裝飾,美不勝收,龍虎廳各三開間,表現石雕彫琢各種藝術,舉凡線雕、透雕、浮雕、陰雕、淺浮雕等 作品,比比皆是,正殿屋頂採歇山重檐式,四面走馬廊,共四十二根柱子構成,殿外牆堵留有多幅著名書法家石刻,殿內屋頂螺旋藻井全斗栱築構而成,不用一釘一 鐵,神龕雕工精細富麗堂皇,後殿屋頂為歇山重檐,兩翼為硬山單簷,屋脊財子壽泥塑剪粘,為典型儒、道教諸神佛供奉之處,左右護龍屋頂為硬山單簷,左配有鐘樓,右配有鼓樓,晨鐘暮鼓,鐘鼓樓屋頂採攢尖盔頂式,呈扁六角形,造形獨特。全寺屋頂脊帶和飛簷由龍、鳳、麒麟等吉祥動物造形,裝飾以彩色玻璃瓷片剪粘和 交趾陶,色彩瑰麗,堪稱台灣特有剪粘藝術之精華。
夜間照明
龍山寺和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並列為外國觀光客來台灣旅遊三大勝地,民國七十四年(1985) 為政府列管保護之國家古蹟,近年為服務廣大信眾及觀 光客,除加強維護古蹟外,並增設圖書館、地下公廁、文物館、庭園瀑佈景觀及夜間照明等設施,並辦理青少年獎助學金、成年禮、社教活動、急難救助、冬令救 濟、醫學佛學講座、心理輔導等活動,用以宏揚佛學、普濟眾生、提倡社教、敦風易俗,使人民生活更安康樂利。

 

 

 

 

以上文章取自龍山寺官網


檢視較大的地圖


艋舺浮光掠影,以下是我下的標題分別是

#雕龍畫棟
其實應該是"雕樑畫棟"只是這柱上有龍,便讓我改了一下成語囉

nEO_IMG_KIN_4820.DNG.jpg

#求神祐
到寺廟去,都是為了求神明保佑

nEO_IMG_KIN_4792.jpg

#虔誠
即使站在走廊,還是可以跟著誦經,這種虔誠的態度真是佩服

nEO_IMG_KIN_4796.jpg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蠟燭的心聲

nEO_IMG_KIN_4812.jpg

#福,祿,壽
 福祿壽:「福祿壽」三星,又稱「財子壽」三仙,亦稱「三星拱壽」。一般以站立中間者為「財星」,或稱「福星」,

或稱「天官」,即「天官賜福」之意。突額長眉、手持枴杖老翁為「壽星」。另一抱小孩者為「祿星」,或稱「子星」

nEO_IMG_KIN_4824.jpg

#熟女的心聲
媽媽催我嫁XD

nEO_IMG_KIN_4829.DNG.jpg

#天賜良緣
很多人到月老前就是為求姻緣,而結成良緣後,須在回到月老前送喜餅還願

nEO_IMG_KIN_4832.DNG.jpg

#飛龍在天
哈!老梗了

nEO_IMG_KIN_4844.jpg

#水中龍
下雨後的龍山寺屋簷倒影

nEO_IMG_KIN_4857.DNG.jpg

#新的(心的)傳承
上一代與下一代,世世代代虔誠的供奉著龍山寺裡的神佛,才造就了龍山寺的百年歷史

nEO_IMG_KIN_4886.DNG.jpg

#心無雜念
祈求心中所願時,須無雜念的專心祈求

nEO_IMG_KIN_4940.DNG.jpg

#替神明工作-神職
這位大哥身上好幾處都被蠟油噴到了,還是非常努力的做著整理蠟燭的工作

nEO_IMG_KIN_4966.DNG.jpg

#上上籤?
來不都為只求這心靈的安慰嗎?

nEO_IMG_KIN_4984.DNG.jpg

#門裡門外兩樣情
來龍山寺的人很多但每個人的目的都不相同

nEO_IMG_KIN_5009.DNG.jpg

nEO_IMG_KIN_5036.DNG.jpg nEO_IMG_KIN_4889.DNG.jpg nEO_IMG_KIN_4892.DNG.jpg nEO_IMG_KIN_4982.DNG.jpgnEO_IMG_KIN_4928.DNG.jpgnEO_IMG_KIN_4797.jpg  

來的這天是假日,又巧遇觀世音菩薩生日,所以造成遊客多,信眾多,觀光客也多,誰叫他以有百年歷史呢!且還是觀光客來台必到之處

與老師會合稍做講解跟檢討後,我們一行人便往剝皮寮前進,還蠻近的,過了青草街就是剝皮寮了


剝皮寮

剝皮寮老街,就位於今日萬華老松國小的南側,地址為康定路173巷,老街北側的街屋與 老松國小校園僅一牆之隔,南側的街屋則緊臨廣州街。

剝皮寮的歷史相當悠久,清代艋舺營就駐紮於此區。老街離龍山寺不遠, 是昔日艋舺通往古亭、文山的古道。台北盆地東南一帶生產的物產運往艋舺須路經此地, 而造就此地的繁榮。

清代嘉慶時代,此地地名為「福皮藔」,道光中期至清末,老街被稱為「福地藔街」,日據時代則稱 「北皮藔街」,「剝皮寮」一詞是台灣光復後才出現的俗稱,而沿用至今。為何稱為「剝皮寮」呢?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是因清代淡水河上游砍伐的樹木,以及由福建福州進口的杉材運抵艋舺後, 在此地進行剝皮,所以被稱為「剝皮寮」。也有人認為,「剝皮」是剝獸皮,是因昔日在此地有 宰殺動物製造皮革的產業。

學者考究「剝皮」地名,則認為「剝皮」與「北皮」台語同音,應是由前者衍生而來的。至於起源為何, 已難考證,而沒有定論。

「福皮藔」的地名,初見於嘉慶4年(1799)的店屋買賣契約,足以見證剝皮寮老街的悠久歷史。

以上文章取自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734/tony0734.html


檢視較大的地圖


#窺
我也來當狗仔偷窺

nEO_IMG_KIN_5250.DNG.jpg

#憩
婆婆累了找個位子稍坐一下

nEO_IMG_KIN_5143.DNG.jpg

#下還是上?
原來上顛倒了是下,下顛倒了是上

nEO_IMG_KIN_5170.DNG.jpg

#熟悉的面孔
你認識幾個?

nEO_IMG_KIN_5195.DNG.jpg

#今非昔比
箱型相機若有年紀應該是老公公了,而前頭的數位單眼相機只是個毛頭小子

nEO_IMG_KIN_5218.DNG.jpg

#兒時記憶
大同寶寶,想當年可是很夯的呢!而公仔標我也收集過好一陣子
綠書包更是大家都有的配備,還用立可白在上面寫著緣跟夢......

nEO_IMG_KIN_5245.DNG.jpg

nEO_IMG_KIN_5086.DNG.jpg nEO_IMG_KIN_5217.DNG.jpg

由於我的相簿快爆了,過些日子得加大才夠放,所以我只放了些我比較喜歡的,有想法的照片上來,之後有空在全部弄完

有空還得在去剝皮寮走走,感覺還蠻懷舊的一天........

map734.GIF

地圖來源: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734/tony0734.html

推薦部落文http://drugs.pixnet.net/blog/post/30334369<==可以逛一下喔,寫的不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伊莎貝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